三叉神经痛的病理生理机制

2017-06-19 11:51:01 来源:
分享:

3叉神经痛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还没有明确,有以下学说:

短路学说

假想髓鞘崩解可能引发相邻两纤维间产生短路,轻微的触觉刺激便可通太短路传入中枢,而中枢传出冲动也可再通太短路成为传入冲动,很快到达痛觉神经元的阈值而引发疼痛发作;也多是脱髓鞘的轴突与邻近的无髓鞘纤维产生短路,从而激起了半月节内的神经元而产生疼痛,当脱髓鞘纤维完全退化后,则短路停止,可以解释疼痛的自发减缓,三叉神经痛的病理生理机制。

纤维学说

Darian-Smith在1970年提出,大的有髓鞘纤维的消失可能比髓鞘的消失更加重要。这些大纤维的传入冲动,在正常情况下对尾状核的最早传导有抑制作用。在大纤维部分消失时,三叉神经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对受侵害的前外侧神经束的抑制消失或减弱,使3叉神经核头侧的联系及2神经元处于激惹状态,三叉神经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增加了3叉神经根反射的自我激起及重复发放,因此受损的神经束变得敏感,以致正常仅引发触觉的传入冲动,三叉神经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便可产生疼痛。

脱髓鞘学说

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公认3叉神经的脱髓鞘改变是引发3叉神经痛的主要缘由,而引发3叉神经脱髓鞘的缘由,是由于3叉神经纤维某1节段有局限性压迫,导致3叉神经感觉纤维严重变性坏死,导致髓鞘代谢及营养紊乱,传出纤维与痛觉传入纤维产生短路,使脊髓3叉神经根反射自我激起及重复发放受损的神经束变得敏感,导致正常仅引发触觉的传入冲动而引发疼痛发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