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3叉神经痛的周围病原学说是指在3叉神经所安排的组织器官产生了炎性病灶,如副鼻窦炎、牙源性炎症或外伤性病灶的长时间慢性刺激,导致神经发炎、纤维化,半月神经节中毒等的综合作用,使散布在3叉神经根上的滋养血管,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周围病原学说,产生功能障碍、痉挛,最后产生继发性缺血,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周围病原学说,致使感觉根脱髓鞘病变,而引发3叉神经痛。
早在1926年就有学者提出,继发性3叉神经痛主要由于牙源性病灶而至,1940年又进1步发现了因拔牙和牙齿脓毒病以后而产生3叉神经痛的例证。1952年调查发现90%的3叉神经痛患者均伴随口腔感染病灶。
国内学者统计了292例继发性3叉神经痛患者,其中99%的患者均伴随口腔感染灶存在。提出颌骨病变性骨腔与原发性3叉神经痛的病发有明显关系,认为局限性颌骨病变是病发的主要因素。
为证明在口腔局部病变的刺激可沿神经纤维向中枢发展而致使中枢功能紊乱和器质性改变而病发,学者们制作了3叉神经痛的实验模型,组织学检查证实,从3叉神经末梢至脑内核团产生了变性。并用记录神经放电生理方法测到3叉神经脊髓束核内有癫痫样的放电活动。
相关新闻
上一页: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下一页: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
相关问答